當代台北

南起和平路北至南京路的〈當代台北〉是我在來到台灣後所繪製的第一幅大型地圖。剛開始創作這幅畫的時候,我才剛來到台灣不久,對台灣也相對陌生。約在2012年時趁著教英文跟學中文的空閑時間中慢慢地完成這幅畫。

在搬到台灣來以前,我已經完成了〈巴黎〉與〈諾丁漢〉兩幅畫,當我看著〈諾丁漢〉時便會想到我大學的時光。在2012時,對我來說手繪地圖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種視覺日記,已然不是其他文本或媒材可以取代的。那時我就在想或許可以用相似的方式記錄台北,但台北人口密度高、大樓林立的特性讓我不知如何下手,作為一種視覺的紀錄方式使得手繪地圖的準確度相當重要,這也讓我當初一度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
以下是在創作跟探索城市過程中的一些影像紀錄,包含了舊式建築、傳統市場、公園中的路人還有一條不知道通向何處的鐵道。

台北車站和北門

萬華車站和龍山寺

信義區和國父紀念堂

我在台灣的第一年,因為我的中文能力基本為零,也還沒有等公車之類的應用程式(我那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),更因為都市交通擁擠讓我根本不敢在台北騎車,所以基本上都是透過捷運往返各處。在2011年的時候我採用了一種「土撥鼠式」的都市探索方法,也就是從捷運站跳出來,探索附近區域,然後再潛回地下。2012年初的時候發現我想在這塊土地上待久一點,這也讓我有動力去好好的了解我的新家。儘管當時已經去過幾個主要的觀光景點,但我發現個城市遠比當初想像的還要有趣。我也是在這時候開始探訪捷運站之間的區域,沿途紀錄著都市地景與風土民情,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過去的眷村、不起眼的寺廟、住宅區中的豪宅以及大型工廠。

在尋訪台北各地的過程中,為繪製〈巴黎〉與〈諾丁漢〉時所萌生的那種對於地方的好奇與研究的熱情不斷湧現,繪製台北地圖的想法也因此不斷縈繞在心頭。在某個下午,我發現師大附近一個歷史悠久且相當典雅的建築消失了,在這時我才體認到台北都市地景的變化速度比前兩個城市快多了。剎那間,我發現我想把這些發現到的有趣地方記錄下來,因為這些地方可能都面臨著被拆除的風險。探索城市、瞭解新家及紀錄生活的渴望結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,讓我想好好把台北畫下來。

鑑於2018年都市地景變化速度之快,第二版的〈台北地圖〉勢在必行。左邊是部分新畫的建築,右邊則是為同志大遊行跟跨年煙火所製的特別版本。這些特製版的印刷可應要求提供!

採用鳥瞰視角的好處在於我們幾乎可以看到城市的一切,追蹤自己的生活,關注生活中有趣的地方,還可以看見城市是如何被形塑的,並發現那些我們可能不知道的地方。究竟是否該繪製建築物內部剖面圖困擾了我許久,不過當時單是看著〈諾丁漢〉中的建築就足以勾起我大學的回憶了,因此後來並沒有加上建築的剖面圖。但隨著年歲漸長,記憶不像以前那麼好。所以在近期的通化里手繪地圖中我加入了更多建築內部發生的事情。利用淡水河與台北101作為整體構圖重心,〈當代台北〉採用了跟〈諾丁漢〉一樣的繪製方式,由許多紙張組合而成,一部分是因為當時桌子很小,另一部分是因為我可以直接帶著畫紙到城市中。與〈諾丁漢〉相同的另外一點是我仍然沒有畫交通的部分,除了會讓整體看起來過於凌亂外,更是因為我跟很多司機有過爭執與衝突,實在不想再回憶。最近,我慢慢的將交通狀況加到畫作之中,因為這樣能呈現更為道地的風貌,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如實的反應我在台灣的完整經驗。取景的過程我會選擇一個特定區域然後找個視野良好的建築,一般來說,要進到舊式辦公大樓的樓頂還算是相對容易的,而單從台北101看出去就可以將台北的東半部盡收眼底。從高處視野發現到有趣的地方的同時,我也會實地探訪穿梭於這些巷弄間。

我對衡陽路上這座氣勢磅礴卻又搖搖欲墜的塔樓相當著迷(我一直以來都對1960年代粗野主義與未來主義建築相當有興趣),後來該建築已被修復。上圖為華山文創園區修復後的倉庫。

左圖是2012年時尚未開工的台北大巨蛋的景色。上圖的埃及版畫是在被高樓團團包圍下的眷村——華光社區中所發現,其後來也因都市開發計畫而被拆除。

〈當代台北〉是第一幅讓我受到大量關注的作品,原本的期望只是當我完成它時,它會像〈諾丁漢〉一樣成為我牆上一幅有趣的作品。雖然我很喜歡台北,但這座城市之中仍然有部分我還相對不熟悉,或尚未發覺其迷人之處,導致畫的部分相對缺少細節,就像畫中左下角單調的住宅。要是我當時就知道這幅畫會受到數以十萬計的關注,我當初一定會花更多時間在那些地方!當我把〈當代台北〉發在自己的臉書上(那時候還沒有 Tom Rook Art 粉絲專頁)的時候,有些朋友想要分享在他們的動態上,所以我便把那則貼文設成公開。隔天一早醒來,我收到了數以百計的訊息、分享還有詢問〈當代台北〉印刷相關問題。隨之而來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媒體採訪,第一次有人委託我作畫,第一次販賣畫作。這些經歷讓我踏上全職畫家之路,受到大家的鼓勵,我也在2013年完成了〈大稻埕〉以及〈台中〉。

畫作相關資訊

當代台北 , 2012 , 鉛筆畫 , 175 x 65cm

原畫:已售出

印刷版無販售數量限制,亦提供客製化尺寸。目前版本為第二版,第三版可能會在2023或是2024年推出,詳見連結:

Etsy 商店因為平台手續費跟稅的關係所以會稍微貴一點。

畫紙與畫布主要差別在於裱框方式不同。

國際航空郵件通常耗時 2-3 週,若有急需也可以加價提供航空快捷。

留著〈當代台北〉一段時間後,我決定讓其他也一同欣賞我筆下的台北。

左圖:將28幅畫裱框過程. 右圖:裱框後售出前的原畫

在我漫步於城市中搜集素材時,我到訪了許多有趣的地方,網站裡的文章有更深入的介紹,只要點擊圖片即可(僅提供英文版本)。

1994以前大安公園是眷村. 華光社區, 蟾蜍山, 好像一樣. 這些圖片差不多mid-1970's. 最右邊:信義路前面,台電大樓後面. 我的工作大安公園旁邊的, 從來不看過這個年的從飛機的圖片, 看起來很奇怪.